|
发表于 2020-6-9 20: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贺州 来自: 中国广西贺州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前言
欧阳修:“立身以立学为先,立学以读书为本”。宋代大文学家欧阳修推崇读书 ,不仅为了读书应举,出仕为官,同样也将其作为修身立德的重要途径。淡泊名利是做人的崇高境界。清末民初平南曾经流传过一首顺口溜:六陈囗囗囗,中团囗囗囗,贺岗好田庄,古文多鱼塘,罗明读书郎…。黎氏正一公后裔在明清时代大面积出读书人,而且很多读书人有一官半职,在平南乃至更大范围是不多见的。但他们都是清廉为官,起大屋发财,在本地大量购置产业方面不是那么出名,可以说廖廖无几,加上进入民国后己经没有以前那么厉害了。所以罗明黎氏历史上显得还是比较低调的族群。“耕读传家久,诗书继世长”。黎氏后人炳承耕读兴家,人典其学,再发山川之光耀,从此地杰人灵必更有名贤迭出。本人经过大量搜罗史料,再现我族出类拔萃之读书人,作为激励正在学海登岸的吾族莘莘学子。
(一)、 “思岩先生”黎庶法
黎庶法,清朝大乌里罗明村黎氏十八世人,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进士,皇恩钦赐《明通进士》,曾任河北省南宫知县。据《浔州府志》(同治十三年刻本)记载,黎庶法在官任桂林教谕期间“劝乡人祀陈文贡公志向慕也”。主讲秀峰书院“实心训士大府皆师尊之,居丧庐墓”。制定了《秀峰书院学规》、《“三难”通解训言》悬于书院讲堂作为学生行动准则长达百年。黎庶法操行不苟,清正廉明,因此长期过着并不富裕的生活。有咏家乡思岩山的诗作留传于世,人称“思岩先生”是也。诗曰:“苍翠矗芙蓉,南天第几峰。日斜红一枝,云影碧千重。烟火人家近,松杉雨露浓。屏藩桑梓地,灵秀孰先钟”。黎庶法开黎氏科举世家先河,率先中式进士,续后二代黎建三,举人,三代黎君弼,举人,四代黎士华,举人。四代举人均官历知县,皆为官清正,皇恩钦赐“四代乡科”之誉。清道光二十年岁次庚子广西巡抚赠“四代乡科”匾额一幅悬挂于黎氏宗祠内。黎氏“四代乡科”留芳于世,名扬龚州,更成为一方科举美谈。永铭黎氏书香历史。黎庶法卒于官,敕授《文林郎》,赐赠《奉政大夫》。
( 二) 清朝: “ 临源师范”黎龙光
族人黎龙光,字清川,罗明村黎氏十七世人,少时家贫,不能就学,族侄庶法招同笔砚,其性敏志锐与庶法同膺选拔,生平恬淡不营利禄。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举人,官历兴安(古称临源)、柳州、泗城(今广西凌云县)教谕(即教育局长)。其擅长书画名噪一时,后人称“临源师范”。有咏家乡白沙江的诗作留世,诗曰:“一派清江漾浅沙,溪流屈曲近人家。寒分秋涨浮空碧,光媚晴波堪晚霞。舴艋挂罾收鳢鲤,辘轳车水润桑麻。最怜霜白风清夜,灯火渔歌出莸花”。乾隆三十一年(1766年)任桂林兴安县教谕,并担任《漓江书院》山长(即院长),他崇实学,勤考课,振兴士林,毅然自任。该书院是广西境内最悠久的著名学府之一,与桂林的南溪书院,柳州的同仁书院,梧州的岭表书院一起并称为粤西四大书院。自宋至清,漓江书院为桂北一带培养了众多人才,其中有与王安石、包拯同朝的宋代参政事(副宰相)唐介、刑部侍郎唐则、浔州知府蒋允济等120余位进士和202名举人。宋代理学家周敦颐、明代诗人解缙、清代诗人袁枚等名流硕儒均曾莅临书院讲学或题诗。乾隆三十六年(1771年),黎龙光率众绅士重修《漓江书院》。正是此举2020年5月17日晚广西卫视播出了黎龙光对广西文脉桂林《漓江书院》的贡献,确是黎氏读书人为桂北历史文化写上了浓重一笔。无愧为真正的读书人。据史料记载,黎龙光率四乡绅士“塑文星、造墙院,旁开小门,以杜将来仍前弊。且修举废坠鸠工庀材,夙夜经营如治家事,而规模乃焕然一新。”时有邑举人李四相撰《重修漓江书院序》赞曰:“则不有胡公(当时兴安县令),慷概许复,而黎师之心几隐矣;抑不有黎师始终曲成,而杨公(漓江书院创建者)之泽几斩矣。是不啻开源者杨也,浚流者胡与黎也…”。又有清代全州举人俞廷举在为黎龙光贺寿时写有《临源学博黎清川寿文》,得以印证此事,文中写道:“丙戌秋,公秉铎临源,邑候徐重其人,聘为漓江山长……癸巳,公毅然独任…遂不惮鸠集一邑绅士,极力修复…。俾士子卒安其业,得以复礼乐弦歌之旧者,公之力也。”不得不说,若非黎龙光之力,则兴安漓江书院很可能仅二十年时光就早已荡然无存,幸有胡知县许可黎龙光极力修复,让漓江书院得以重生,继续担当它所应肩负的历史使命。黎龙光任内亷洁为民、重视教育、创修学院,反映了黎龙光自随古贤,高致可想,甘守清贫生活的高尚品质。其卒于官,晋授“文林郎”,赐赠奉政大夫(即优秀县长〕。
(三)、清代诗人黎建三
大安历代文人中,文学建树颇高之人应数黎建三。黎建三(1750年― 1809年)清朝大乌里(现大安镇)罗明村黎氏十九世人 ,讳建三,字伯才,号谦亭。乾隆33年(1768年),年仅十八岁的黎建三以乡试考中文魁第七名中举人。著有《素轩诗集》、《素轩词剩》。《 素轩诗集》共收集诗歌515首,词38首近六卷。该诗集由广西大学教授陆毅清校注,中国文史出版社2018年第二次出版发行。甘肃省图书馆藏书《续修山丹县志》(道光十五年抄本)第十卷记载黎建三写的《重修忠义节孝祠》一文,确是文采畅尽其菁华,旷古之作唉。黎建三出身书香门第,祖父黎兆衍,罗明村黎氏十七世人,据《平南县志》(清光绪九年刻本)记载,其为清雍正时代的附贡生(即秀才)。“谙熟有才干”,时平南县百姓需要上交皇粮的田亩数大大超过实际面积,百姓不堪重负,黎兆衍于乾隆五年(1740年),主动请缨赴省请求核实情况,减轻亩数,省即派出“右江观察”许日炽亲自到平南,调查实际情况,结果“得免浮粮一千石”,黎兆衍的大无畏精神,造福了一方百姓,邑人对其感恩戴得。其父亲黎庶法为清乾隆十九年(1754年)甲戌进士,皇帝钦赐《明通进士》匾立于《黎氏宗祠》。曾任河北省南宫知县,博艺多才,据《浔州府志》(同治十三年刻本)记载,黎庶法在官任桂林教谕期间“劝乡人祀陈文贡公志向慕也”。主讲秀峰书院,“实心训士大府皆师尊之,居丧庐墓”。操行不苟,有咏家乡思岩山的诗作留传于世,人称“思岩先生”。诗曰:“苍翠矗芙蓉,南天第几峰。日斜红一枝,云影碧千重。烟火人家近,松杉雨露浓。屏藩桑梓地,灵秀孰先钟”。族人黎龙光,罗明村黎氏十七世人。乾隆十八年(1753年)癸酉科举人,与黎庶法同登癸酉拔贡。官历兴安、柳州、泗城(今广西凌云县)教谕。少时家穷,无钱供读,黎庶法便邀请黎龙光一起读书使其顺利中举出仕。有扶贫济弱之心。黎龙光擅长书画,后人称“临源师范”,也为族群争光。黎建三叔父黎庶恂,罗明村黎氏十八世人。据《平南县志》(清光绪九年刻本)记载,其禀赋诚实善良,读书有夙愿,比一般儿童识记力強。“弱冠游邑庠,即有文誉”,“每一艺出,辄冠其群”。乾隆四十五年(1780年)庚子科试第二名举人。(获赠"亚元"及笫匾立于祠堂)。(1818年)出任山东高密知县(莫言《红高梁》出处)。任职期间,“厘剔政弊,去其太甚者”。尤其关注乡里书院教学,经常挑灯校阅学生的书卷,如同老博士一般。卒于任所,族人扶柩归里。书香门第为黎建三接受传统文化教育提供了足够的物质和文化背景。黎建三自幼受诗书熏陶,博览四书五经,少年时代已经展露诗赋天才,写有《田妇》一诗。诗曰:“雾鬓烟鬟特地愁,每逢人过便低头。谁家一样修蛾女,日照红窗未下楼”。黎建三读书稽古,正如他诗作中“儒生何树立,志学垂圣言。文章浩烟海,六籍潴其源。品汇综群囿,理窟探天根”(《咏怀五首(其一)》)说的一样。他涉猎众多古籍,在书海中乐此不疲。清翰林院庶吉士梁上国说黎建三:“根柢六经,陶熔诸子”。梁上国在《素轩诗集、序》中评价:谦亭以孝廉作循吏,往来数十年不辍于诗.今读其诗而知其性情之和平忠厚,且以知其政之恺梯慈祥,读其诗而知其学问之明通淹贯,且以知其政之敏链廉能.至于古体磅礴豪迈,五言短章,驳骚乎登古乐府之堂,而律之俊逸、浑厚、流丽、清新,固人人所共爱.而余独爱其以见道之言,发泄于草木虫鱼,以抒情抱负,所谓学问真性情也.如此之人,可爱.如此之诗,可传.从此可见后世文人对其诗作评价甚高.从黎建三的诗句,如“闭门读破万卷书,愧我穷愁颜面改”(《京邸送罗松崖同年南归》)一诗与“平生淡荡人,忽忽遭缠绠。穷空颇好书,掩卷复不省。斗室耿寒灯,清愁人形影”(《独酌》)等诗,也可以感受到他读书刻苦的一面。在多次考进士不第之后,乾隆四十六年(1781年),时年三十一岁的黎建三,应“大挑”之选,二等录用,分发甘肃,从此开始了他廿多年为官漂泊天涯的生活。在“春风不度玉门关”的甘肃先后出任仪州、安化、静宁、海城、金城、西宁、安西、山丹等八个县知县。嘉庆五年(1800年),时年五十岁的黎建三任兰州知府。黎建三“位卑未敢忘忧国”,他的诗歌作品往往表现了对国家的担忧,对百姓的同情,对黑暗的痛恨,有着较强的社会意义。《山丹县·宦记》(清道光十五年抄本)记有:“黎建三,广西平南人,任内洁已爱民,修河堤以备水患,栽树株以培风脉,隆重学校,教育人材,去之日,士民攀辕泣送。”五十四岁时升任径州牧,调直隶知州,丁忧归里(因母病返乡而未上任),黎建三于清嘉庆己巳年(1809年)病卒家中,享年五十九岁,葬于崇敬庙七世祖淮池公墓群正左手旁.晋授文林郎(即封进士),诰封奉政大夫(即优秀县长)。
(四)、平南四大才女
晚清年间,颇具诗才的黎蓉、黎倩、罗瑛、罗柔嘉,分别以代表作《别鹄》、《咏燕子石》、《兰花》、《海棠》诗意极佳的诗作饮誉平南诗坛,俗称平南“四大才女”,远近闻名。
黎蓉系清朝嘉庆年间大安举人黎君弼之女,大乌里(现大安镇)罗明村人.黎蓉生于书香世家,自幼从父学诗,诗词极佳,深得时人称颂,诗名远播.小小年纪就初露了诗作的才华. 她在跟随父亲去镇安上任知县途中,有杂咏两首,深得其父称赞.
其 一
一峰行尽一峰回, 僮户蛮居翠嶂隈。
多少村姑门外坐,山花红向鬓边开。
其 二
嶙峋怪石壮山关,瘴雨蛮烟客路艰。
笑我深闺兰蕙质,辛勤阅尽万重山。
|
黎蓉长大后,与本县宦门子弟袁某结婚,郎才女貌,琴瑟和鸣,二人耳鬓厮磨,感情甚笃,只可惜袁某不幸早逝,黎蓉伤心不已,写了不少诗词悼念亡夫,以寄哀思,情深意切,读之催人泪下。这首词写出了内心深处苦闷和忧愁的追思.长叹之句,语言优美,意境有言尽而意不尽之美.后人读之皆潸然泪下.
别 鹄
寥廓空蒙兮黄鹄安归?
死生契阔兮不知其期。
凤翱翔千仞兮揽德辉而下之。
岂黄鹄之高举兮独不求其雌。
归乎! 归乎!
母罹缯缴兮母蹈危机。 又有七律《《落 花》一首, 哭悼夫
落 花
十分春色九分消,狼藉东风不肯饶。
掌上飘零空解舞,尘中婉转岂能娇。
也知福命原来薄,但怨年华太早凋,
剩得山头独柏在,那堪风雨听萧萧。
命运的狼狈,没有了欢声的笑语.全诗感 叹命运的不济,把复杂的心情刻画得淋漓尽致,悲情涌动,催人泪下.不幸的遭遇催白了才女的青丝,只有以诗寄念.黎蓉诸多诗作保存于其父的自娱诗集中,本人只编辑几首以飨读者,让我们感悟我族一代才女的一点情感世界.
黎倩,黎君弼女,黎蓉妹,幼聪颖,从父从兄(士华举人)学诗,诗才横溢。常与兄姐唱酬,后嫁大新大黎粟氏。著有《兰香阁诗集》,其中“花楹观鱼”诗云:“佟非花貌岂沉鱼,池上花前且卜居。自笑女流无百羡,不贪垂钓只贪书”。又《咏燕子石》一首:“嵯峨石势与云齐,燕子营巢旧品题。浪涨桃花如掠水,岸连芳草欲含泥。新阳有影翩翩舞,故垒多情并并栖。冒雨冲风心不转,双飞双宿水云西”。在《咏燕子石》,又名《燕子巢云》这首诗中将双飞燕的形象描述得活泼可爱,活灵活现。黎倩闺阁诗,立意清新,平白流畅,很有韵味。她家小姑及村中女流,亦经常吟颂。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