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南城事] 啥?红薯也有村史馆?就在平南的.....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4-7-28 10:0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广西贵港来自: 中国广西贵港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平南有个“香甜”的村史馆
知道在哪吗?
跟着小编一起找一找吧

乌江,发源于平南县东王顶东麓,延绵30公里,蜿蜒曲折。平南县官成镇八宝村喜地屯沿江而建,村子三面环山,树木繁茂,风光秀丽,放眼望去,整齐排列的房屋,郁郁葱葱的树木,潺潺而过的河流,悠然自得生活的村民,构成了一幅美丽宁静的乡村画卷。
55.jpg
56.jpg
近日,小编来到八宝村喜地屯榕树广场,不远处,一座一进二层三开间的黄泥瓦房——八桂薯事村史馆,映入眼帘。
57.jpg
58.jpg
59.jpg
60.jpg
八桂薯事村史馆大厅里摆放着一套老式木沙发、一台老式录音机、一台手摇鼓风机和一张老木桌,桌上摆放着煤油灯、茶壶、茶杯等生活用具,左右两个房间分别是红薯馆和桂圆馆,红薯馆内摆放着一架老式牛车,车上堆满了红薯模型,两边摆放着爬犁、铁锹等生产工具;桂圆馆内整齐陈列着喜地屯龙眼种植历史和产业发展的图文资料。
61.jpg
62.jpg
瓦房右侧,一间小型红薯加工作坊引起了小编的注意。工作坊入口处,摆放着一个四层木制晾晒架,是村民用于晾晒红薯干、桂圆的工具。工作坊内,房屋中间放置着一个长方形的水泥凹槽操作台,边上安装有水龙头和出水口。
“村民将煮熟的红薯放到操作台上,经过清洗、剥皮、切片等工序后,最后放到晾晒架上晒干,红薯干就制作好了。”八宝村党支部书记黄华介绍,以前生产工具落后,制作红薯干全靠村民手工生产,每到红薯干加工高峰期,烟火气伴随着水蒸气从房屋上散发出来,整个村里弥漫着甜味,芬芳馥郁。
63.jpg
64.jpg
这间老房子由村民唐胜远捐赠,房子保留了20世纪70年代的建筑风格,内部展示的老物件均为村民捐赠。这里的每一件物品,记录村落发展脉络,承载着先辈们的温度和村庄历史文化记忆,是喜地屯村史民俗、乡风民情的微呈现。
喜地屯始建于康熙年间。彼时,唐进一、唐进二、唐进三兄弟三人从广东逃难至平南县,沿乌江北上,定居红泥岭原居住地(今平南县官成镇新新村),后迁至八宝村喜地屯,开辟荒地,建造家园。经过三百多年的繁衍生息,喜地屯逐渐发展成了各族聚居的大型村落。
65.jpg
66.jpg
20世纪90年代,喜地屯利用本地优渥的种植和灌溉条件,种植红薯,积极发展红薯干加工产业,生产出的官成红薯干以其成色好、甜而不腻、口感上佳而远近闻名,成为八宝村支柱产业之一,造就了村民的“甜蜜生活”。
67.jpg
68.jpg
69.jpg
除了红薯干,桂圆加工也是八宝村的支柱产业。据黄华回忆,1988年,喜地屯村民开始大量种植龙眼,最高峰时全村种植面积达6000多亩,每家每户房前屋后都种上了龙眼树。每年龙眼丰收季节,沉甸甸的果实挂满枝头,吸引众多收购商前来收购。
“每到暑假,村里的孩子都去捡地上的龙眼拿去卖,多则上百元,少则几十元,新学期的学费就不用愁了。”黄华回忆起往事。
70.jpg
71.jpg
得益于红薯干和龙眼加工产业,20世纪90年代,喜地屯户家家户户盖上了水泥楼房。近年来,喜地屯因地制宜,结合特色乡村风光和龙眼、红薯加工产业,打造了具有本土特色的八桂薯事村史馆和榕树广场,修建了环屯公路,完成了乡村风貌提升、乡村景观改造和基础设施配套建设工程,成为集乡村风情、环境优美、功能齐全的乡村旅游目的地。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找客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