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文纪实] 以西结书,第17章——谜语和比喻的真正意义

[复制链接]
 楼主| 发表于 2025-2-24 19: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IP:河南洛阳来自: 中国河南洛阳

马上注册,结交更多好友,享用更多功能,让你轻松玩转社区。

您需要 登录 才可以下载或查看,没有帐号?注册

x
基督复临安息日会→晚雨之路
2018-04-15利百加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以西结书17章的内容,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酉初改革的教会由于拜偶像高举人,犯下了种种的罪恶,比天主教会和星期天教会的人更坏、更恶。将来天主教会和星期天教会的人比他们更有指望,将来其他教会的百姓有很多人要回到真理中来。而这些领受大光而背道的人将要被上帝撇弃。
第17章是一个比喻,比喻中意义是描述了西底家王与巴比伦王立约,后来背叛想脱离巴比伦要投靠埃及,受到了巴比伦的刑罚。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由于末时代教会的背道,上帝的刑罚就要临到教会。当刑罚临到教会的时候,我们领受真理的百姓该怎么做?这就是17章要告诉我们的内容!
【结17:1-6】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谜语,设比喻,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有一大鹰,翅膀大,翎毛长,羽毛丰满,彩色俱备,来到黎巴嫩,将香柏树梢拧去,就是折去香柏树尽尖的嫩枝,叼到贸易之地(巴比伦),放在买卖城中;又将以色列地的枝子栽于肥田里,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树,就渐渐生长,成为蔓延矮小的葡萄树。其枝转向那鹰,其根在鹰以下,于是成了葡萄树,生出枝子,发出小枝。”   
1-6节的比喻是什么意思呢?有一大鹰,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以色列嫩枝折下来,就是被掳的意思。把它——嫩枝葡萄树(以色列民)带到贸易之地,就是带到巴比伦。因为古巴比伦乃是当时世界的贸易中心。栽于肥田里,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树,就渐渐生长,成为蔓延矮小的葡萄树。其枝转向那鹰,其根在鹰以下,就是指西底家投靠在巴比伦王的阴下。“于是成了葡萄树,生出枝子,发出小枝。” 结果怎么样呢?背叛了。我们再来看7-10节出现了另外一只大鹰。
    【结17:7-10】又有一大鹰,翅膀大,羽毛多。这葡萄树从栽种的畦中向这鹰弯过根来,发出枝子,好得它的浇灌。这树栽于肥田多水的旁边,好生枝子,结果子,成为佳美的葡萄树。你要说,主耶和华如此说:这葡萄树岂能发旺呢?鹰岂不拔出它的根来,芟(删)除它的果子,使它枯干,使它发的嫩叶都枯干了吗?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来。葡萄树虽然栽种,岂能发旺呢?一经东风,岂不全然枯干吗?必在生长的畦中枯干了。
前面1-6节讲到了这个嫩枝已经长成了的葡萄树。这里又有一只大鹰。这只大鹰象征埃及。
这棵葡萄树是第一只鹰巴比伦王从黎巴嫩——耶路撒冷把它叼来的。这里把以色列人比作葡萄树、香柏树的嫩枝。这棵葡萄树长大之后,便向另一只大鹰(埃及)弯过根来,发出枝子,好得它的浇灌。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指以色列王西底家要投靠埃及,想脱离巴比伦的辖制。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这葡萄树岂能发旺呢?鹰岂不拔出它的根来,芟(删)除它的果子,使它枯干”了吗?11节开始就解释这个谜语和比喻真正意义。
【结17:11-15】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你对那悖逆之家说:你们不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吗?你要告诉他们说,巴比伦王曾到耶路撒冷,将其中的君王和首领带到巴比伦自己那里去。从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指西底家)与他立约,使他发誓,并将国中有势力的人掳去,使国低微不能自强,惟因守盟约得以存立。他却背叛巴比伦王,打发使者往埃及去,要他们给他马匹和多民。他岂能亨通呢?行这样事的人岂能逃脱呢?他背约岂能逃脱呢?”  
     这就是上帝用古以色列的事例来说明我们今天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以色列犯罪背道,上帝借着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入侵以色列,把他们许多人掳到巴比伦。掳到巴比伦以后,尼布甲尼撒取缔了约雅斤,立西底家做以色列王。所以这里说“从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与他立约,”这个人就是(指西底家),巴比伦王和西底家立约,“使他发誓,而且,……惟因守盟约得以存立。”也就是说,西底家王唯有守住与巴比伦王所立的约,才能有平安。如果背叛巴比伦,只有死路一条。
   但结果怎么样呢?“他却背叛巴比伦王,打发使者往埃及去,要他们给他马匹和多民。他岂能亨通呢?” 前面的1-10节就是告诉我们,巴比伦王就是第一大只鹰,后来这棵树就渐渐长大,长大以后又有一只大鹰来了,这“另外一只鹰”就是埃及,意思就是以色列想脱离巴比伦要投靠埃及,让埃及来救它脱离巴比伦的权势。这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当西底家投靠埃及人而对抗尼布甲尼撒王的时候,怎么样呢?这里就告诉我们,这棵葡萄树怎能发旺呢?巴比伦岂不要把它连根拔出来呢?而且“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能拔出它的根来。
     大家要明白,巴比伦来入侵以色列,这是上帝许可的,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借着巴比伦来刑罚背道的以色列。可是以色列人却不服巴比伦的管制,却投靠埃及要埃及来拯救他们,这就等于背叛了上帝,因为他们立约是指着上帝立的约,(结17:19)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并没有让埃及人来统辖以色列,但是以色列人却要去投靠埃及。所以上帝说:巴比伦王定要把他们除灭,要把他们连根拔出来。
所以在结17:16 他轻看向王所起的誓,背弃王与他所立的约。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立他作王、巴比伦王的京都。 这个预言准确的应验。我们来看王下25:6-7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带他到利比拉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由于西底家带领以色列人投靠埃及,背叛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王曾立他作以色列王,但是他恩将仇报,巴比伦王对他非常的仇恨,所以,巴比伦王让他亲眼看到丧子的痛苦,并失去双眼。西底家王死的很惨。下面就是描述了西底家王是如何失败的。
    【结17:17-21】敌人筑垒造台,与他打仗的时候,为要剪除多人,法老虽领大军队和大群众,还是不能帮助他。他轻看誓言,背弃盟约,已经投降,却又做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脱。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既轻看指我所起的誓,背弃指我所立的约,我必要使这罪归在他头上。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网罗中缠住。我必带他到巴比伦,并要在那里因他干犯我的罪刑罚他。他的一切军队,凡逃跑的,都必倒在刀下;所剩下的,也必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你们就知道说这话的是我耶和华。
      “敌人筑垒造台,与他打仗”这就是指巴比伦人与西底家帅领的以色列人打仗,“剪除多人,”这是指以色列人惨遭失败。这里说“法老虽领大军队和大群众,”这个“法老”就是指埃及法老,因为西底家王不是要投靠埃及吗?这个法老也真领了大军队和大群众来了。但是“还是不能帮助他。”为什么呢?因为“他轻看誓言,背弃盟约,已经投降,却又做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脱。”这里就是指西底家已经投降了巴比伦,并且还发誓立约要效忠巴比伦王,结果他们却投靠埃及,想脱离巴比伦,那么这样做的人,岂能亨通呢?意思就是重述了以色列人不能从巴比伦王手中脱离。也就是说,以色列王跟巴比伦王立约是指着上帝立约。但是以色列人违背誓约,所以,刑罚就要临到以色列,这刑罚就是巴比伦攻打以色列,使以色列国彻底的彻底的败亡。
     11-21节就解释了1-10节的这个比喻,解释了这个谜语。那么这给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教训呢?我们通过众先知书的学习,应该清楚的知道:美国定要藉着中国周围的国家来攻打中国,美国对付伊朗就是要针对中国,等伊朗被制服了,下一个就是对付中国。现在拜登当上了总统其性质也没有改变,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和拜登对付伊朗的手段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我们根据圣经预言,这些事情发生也是上帝的旨意,因为教会已经犯罪、堕落、背道了,而且中国也是无神论逼迫上帝百姓的国家,所以两件事情加在了一起,上帝就要藉着美国等周边国家来刑罚这个背道的教会和恶贯满盈的国家。那么当这个刑罚临到的时候,我们该怎们办呢?我们只有顺服上帝,圣经告诉我们,要顺服上帝,因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就像当年的以色列人应该顺服巴比伦王一样顺服上帝,就可免去灾祸和死亡的命运。
我们今天也是一样,现在不信上帝的人都在说“我们的敌人来攻打我们国家,我们要拼命要反抗到底,表示宁愿玉碎,不愿意瓦全”中国人的口号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很多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等于就是在反抗上帝,反抗上帝的结局就是遭到灭亡!所以我们要顺服!我们也不要对侵略和欺压我们的人有仇恨的心,反而要真正显出有爱仇敌的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姊妹的母亲,在日本鬼子侵犯中国时,鬼子来到她的村庄,别人都逃走了,她没来得及逃走。日本一个团的人来到她家,这时候她一点都不惧怕,她大大方方的款待了他们,把家中最好的东西都拿出给他们吃。并且给他们预备干净卫生的房间休息。于是团长就下令,任何人不准动她家的东西,他们都非常尊重她,而且这位母亲也长得也非常漂亮,当他们要对她动心时,她一脸正气,所以他们都不敢动她。这是什么原因?这证明是上帝在保守她。
这个日本的团长就住在她家,这位姊妹的母亲就把上好的房腾出来,给他们安排好一切之后,这时候天也快黑了。她就说,报告团长,我的孩子没回家,我要去找孩子去。团长就说:“赶紧去找孩子去,天色晚了,”他们毫无防备,这时,她就顺利地逃走了。但是后来日本鬼子退去之后,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人家的房子连门都烧掉了,什么都没剩下。但是她家的房子还是完好无损,东西也没少。
那时候她还不认识上帝,其实上帝是与每一凭良心生活的人同在,后来这位姊妹的母亲一听到耶稣的福音,马上就接受了耶稣为她个人的救主。而且非常爱主,也非常的虔诚,几年前这位姊妹的母亲安睡在主怀。
还有一个故事:在二战的其间,有一个德国姊妹,她的丈夫被国家征兵打仗去了。她带着孩子在家里,后来盟军已经打到了她们的家乡,打到了她们这个地方,然后这些敌人就开始进入村庄,这些敌人就随便抓人,抓了人以后,叫她们帮他们做吃,但是这村里的人就不给敌人做吃。后来到了这个姊妹家里,叫她给他们做吃的,这个姊妹就顺从了,给这些敌人做吃的,并且好生款待他们。当天晚上,敌人到这个村子里,发动了一次进攻,把所有的妇女都强奸杀害了,唯独这个姊妹家,敌人没有去,他们就越过了她的家,他们家家都去了。这教导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圣经里告诉我们的,箴25:21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太5: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个姊妹按照上帝的原则去做了,所以她就逃过了这一劫。
     弟兄姊妹,我们要顺服,有些事情我们可能不明白,但是大家要知道战争临到都有上帝的旨意。17章就是教训我们今天上帝的百姓,到战争临到的时候要顺服上帝,要爱你的仇敌,上帝就会保护我们,我们也要有安静的心顺服上帝的旨意,听上帝的话。不要按着人自己的意思去做,凡事等候上帝的应许,在战乱的时候,求上帝给我们智慧,使我们知道如何去拯救更多的人能归向上帝,这就是上帝给余民教会的旨意。下面又一个比喻,更加说明了上帝对末时代衪子民的旨意。
    【结17:22-23】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将香柏树梢拧去栽上,就是从尽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于极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处的山栽上。它就生枝子,结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各类飞鸟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枝子的荫下。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告诉我们看懂了前面的比喻,就能理解上帝借着前面的比喻要给我们末时代的百姓下一个比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以色列人的历史要重演在我们末时代。这个比喻使我们明白了当这个战争刑罚临到的时候,当中国打仗的时候,那么中国也有许多的人要被掳到外国去。“我要将香柏树梢拧去栽上,就是最嫩的栽于极高的山上”,这些嫩枝代表什么呢?就是代表末后接受全部真理的余民。也就是说:当这些余民被掳到外国去的时候,“它就生枝子,结果子,”就是指这些余民要在各国中结出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就是上帝要高举他们,使他们成为高贵。这时候上帝要与他们同在,就像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一样,在巴比伦国被高举。“各类飞鸟都必宿在其下,”这就是上帝要通过这些余民,使真理传到各国,各民。使各国的人都归到了真理的旗帜之下!“宿在枝子的荫下。”枝子也是指余民,就是将来各国中很多人要通过这些余民传讲真理,他们要回到余民教会中,上帝要通过这场战争借着衪的余民来完成最后的工作。
      所以这一章一开始上帝用以色列人历史的比喻,让我们能够来明白这下一个比喻。就是末时代上帝的教会也要重演古时以色列人的经验。以色列由于背叛巴比伦王所立的约,遭受了更大的刑罚,使很多人被掳到巴比伦,但是上帝也借着被捕去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在巴比伦却完成了上帝的旨意。所以在战争临到时我们要顺从上帝的安排,当我们顺从上帝时,上帝就要藉着少数卑微的余民完成最后的福音工作!我们来看预言之灵:
《先知与君王》第49章 4段   
【主这时的旨意仍和起初一样,就是要祂的子民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归荣耀与祂的圣名。在他们流落异地的许多年间,祂曾给他们不少机会,可以回头效忠于祂。有些人甘愿听从并受教;有些人在苦难中找到了救恩。这些人中后来有许多都列在那回国的“余数”之中。《圣经》将他们比作“香柏树梢,”要“栽于极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结17:22-23)。】
      看到了吗?”这里“流落异地”,就是被掳的意思。“他曾经给他们不少的机会,可以回头效忠祂,”“回头”就是悔改。也就是说,很多人在被掳的过程中悔改了,这些悔改的人后来有许多都列在回国的余数之中。这里用比喻称之为——香柏树梢,要栽于极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所以,17-23节里面的嫩枝,香柏树上的嫩枝就是指上帝的余民,这里特别说到“主这时的旨意仍和起初一样。当末后的余民在战争苦难临到,被掳的时候,他们也要彻底的悔改并要完成上帝所托付的工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成上帝的工作的,只有少数忠心的余民才能完成上帝的工作,这些少数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忠心的,品格像但以理和她的三个朋友一样,就是像耶稣一样的人。
    【结17:24】田野的树木都必知道我耶和华使高树矮小,矮树高大;青树枯干,枯树发旺。我耶和华如此说,也如此行了。
     这节经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上帝要使骄傲的人降卑;谦卑的人升高。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却要“赐恩给谦卑的人,使谦卑的人高升。”(雅4:6,彼前5:5 )
“田野的树木”在《圣经》里面的“树”很多地方都象征着人说的。上帝说“我耶和华使高树矮小,矮树高大;青树枯干,枯树发旺。“高树和青树”就是指那些教会中有名望,看上去很虔诚的人,但事实上他们却很骄傲,拒绝真理,自以为义,自以为一样都不缺的人。还有那些居有撒旦的精神自立为王,知心自比上帝的人都属于“高树和青树”。上帝要把这样的高树最终要砍下来,这些青翠茂盛的树都要枯干。我们来看一段预言之灵:
使徒行述,第二章 十二使徒的训练,第1段
基督为了推进他的圣工,既未拣选学者或犹太议会中的辩士,也未拣选罗马有权有势的人物。这位大宗师竟撇开那自以为义的犹太教师,而拣选了一班不学无术的小民来传扬那感世动人的真理,他定意要训练并教导这班人,使之成为他教会的领袖。他们也要转而教导别人,差遣他们带着福音的信息出去。为了使他们在工作上得以有所成就,他们必须接受圣灵的能力。因为福音的传扬并不是依赖人的能力或人的智慧,而是倚靠上帝的大能。
所以这些“矮树和枯树”也象征着一些不学无术的小民,在基督的时代是这样,在各个时代都是一样,在我们末时代也是一样。这些卑微的人,觉得自己灵性缺乏的人上帝要使它们升高,并且要使他们旺盛。最后完成福音工作的人,就是这一班卑微的人,在人看来不学无术的,没有学问。但是这里耶和华说:我要使“田野的树木都必知道”我的作为。因为做上帝的圣工不是依靠人的力量和才能,乃是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这些卑微的人他们是完全依靠上帝,之所以就能够完成最后的工作。
【可11:12-14 】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耶稣饿了。 远远的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门徒也听见了。
【可11:20-21 】早晨,他们从那里经过,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就对他说:“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
远远的看见这棵无花果树,证明它很高大很茂盛,但是第二天就枯干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比喻,比喻中长满叶子的无花果树代表犹太国,上帝指望他们能结出果子。当时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结果犹太人就像这棵无花果树一样,极其茂盛,却不结果。
这里说:“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这是指犹太人的假冒为善,这里表明犹太人没有履行诺言。在所有的罪恶中,耶稣发现没有什么罪恶比假冒为善更可恨了,犹太人拒绝了与他们立约的主。像这棵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一样,犹太教也没有结果子。它充满了形式和仪文,但却缺少真实的敬虔。
今天我们许许多多的基督徒都是假冒伪善的人,像当年的犹太人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很虔诚、很热心,就像一棵树长满了茂盛的青叶子。但是他的品格并没有改变,不能结出果子。
今天酉初改革几个背道的教会,就像这颗长满了青叶子的无花果树一样,远远都能看到,但他们却没有结出果子来,反而拒绝了现代的真理众先知书。他们看上去像貌盎然,出类拔萃,也很虔诚,而且影响力也很大使得很多人都跟随他们。但他们却拒绝末后的警告。甚至一度为真理发热心的人,致力传讲真理的人,就是因着骄傲自大被各种谬道所迷惑。所以,等到这些灾难来到的时候,这些假冒伪善的人就要像大树一样被砍倒,这叫就青树要枯干。因为树砍倒了,叶子也枯干。
    “枯树要发旺”,也就是说,这些传讲真理接受真理的人,并谦卑悔改的人,在外表没有什么值得吸引人的地方,正如耶稣一样,圣经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他无佳形美容;(赛52:14 ,53:2)在人们眼里看来是没有什么希望和作为的人,貌不惊人,才不出众。甚至他们自己也觉得很不足很缺乏,极其需要上帝帮助的人。但是这些人将来要作上帝的见证人,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无能,他们只知道依靠上帝,所以他们要靠着上帝的能力完成上帝最后的工作,将来这些卑微的人要靠着上帝的大能,去传扬末后那感世动人的真理,使许多的人都归向了真理,这就是矮树高大;枯树要发旺。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11)
希望我们都能够隐藏在基督的磐石之下,学会谦卑,时刻需要上帝帮助的人,以基督的心为心,来彰显基督的美德。高举上帝的律法,高举耶稣基督的救恩,并衪钉十字架。并完成上帝最后托付给我们工作。我们这课就学到这里。愿上帝祝福大家!  
如果您被圣灵感动爱慕这些真理或是想要阅读更多的内容!
请关注我们的QQ群《预备迎接晚雨》 708692698   
您也可以向我们索取更多全面的内部资料
   
以马内利

2018-04-15利百加
大家好!我们今天继续来学习以西结书17章的内容,上一章我们学习了酉初改革的教会由于拜偶像高举人,犯下了种种的罪恶,比天主教会和星期天教会的人更坏、更恶。将来天主教会和星期天教会的人比他们更有指望,将来其他教会的百姓有很多人要回到真理中来。而这些领受大光而背道的人将要被上帝撇弃。
第17章是一个比喻,比喻中意义是描述了西底家王与巴比伦王立约,后来背叛想脱离巴比伦要投靠埃及,受到了巴比伦的刑罚。这也就是告诉我们由于末时代教会的背道,上帝的刑罚就要临到教会。当刑罚临到教会的时候,我们领受真理的百姓该怎么做?这就是17章要告诉我们的内容!
【结17:1-6】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人子啊,你要向以色列家出谜语,设比喻,说主耶和华如此说,有一大鹰,翅膀大,翎毛长,羽毛丰满,彩色俱备,来到黎巴嫩,将香柏树梢拧去,就是折去香柏树尽尖的嫩枝,叼到贸易之地(巴比伦),放在买卖城中;又将以色列地的枝子栽于肥田里,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树,就渐渐生长,成为蔓延矮小的葡萄树。其枝转向那鹰,其根在鹰以下,于是成了葡萄树,生出枝子,发出小枝。”   
1-6节的比喻是什么意思呢?有一大鹰,就是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将以色列嫩枝折下来,就是被掳的意思。把它——嫩枝葡萄树(以色列民)带到贸易之地,就是带到巴比伦。因为古巴比伦乃是当时世界的贸易中心。栽于肥田里,插在大水旁,如插柳树,就渐渐生长,成为蔓延矮小的葡萄树。其枝转向那鹰,其根在鹰以下,就是指西底家投靠在巴比伦王的阴下。“于是成了葡萄树,生出枝子,发出小枝。” 结果怎么样呢?背叛了。我们再来看7-10节出现了另外一只大鹰。
    【结17:7-10】又有一大鹰,翅膀大,羽毛多。这葡萄树从栽种的畦中向这鹰弯过根来,发出枝子,好得它的浇灌。这树栽于肥田多水的旁边,好生枝子,结果子,成为佳美的葡萄树。你要说,主耶和华如此说:这葡萄树岂能发旺呢?鹰岂不拔出它的根来,芟(删)除它的果子,使它枯干,使它发的嫩叶都枯干了吗?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拔出它的根来。葡萄树虽然栽种,岂能发旺呢?一经东风,岂不全然枯干吗?必在生长的畦中枯干了。
前面1-6节讲到了这个嫩枝已经长成了的葡萄树。这里又有一只大鹰。这只大鹰象征埃及。
这棵葡萄树是第一只鹰巴比伦王从黎巴嫩——耶路撒冷把它叼来的。这里把以色列人比作葡萄树、香柏树的嫩枝。这棵葡萄树长大之后,便向另一只大鹰(埃及)弯过根来,发出枝子,好得它的浇灌。这是什么意思?这是指以色列王西底家要投靠埃及,想脱离巴比伦的辖制。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这葡萄树岂能发旺呢?鹰岂不拔出它的根来,芟(删)除它的果子,使它枯干”了吗?11节开始就解释这个谜语和比喻真正意义。
【结17:11-15】耶和华的话临到我说:“你对那悖逆之家说:你们不知道这些事是什么意思吗?你要告诉他们说,巴比伦王曾到耶路撒冷,将其中的君王和首领带到巴比伦自己那里去。从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指西底家)与他立约,使他发誓,并将国中有势力的人掳去,使国低微不能自强,惟因守盟约得以存立。他却背叛巴比伦王,打发使者往埃及去,要他们给他马匹和多民。他岂能亨通呢?行这样事的人岂能逃脱呢?他背约岂能逃脱呢?”  
     这就是上帝用古以色列的事例来说明我们今天的事情。也就是说,由于以色列犯罪背道,上帝借着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来入侵以色列,把他们许多人掳到巴比伦。掳到巴比伦以后,尼布甲尼撒取缔了约雅斤,立西底家做以色列王。所以这里说“从以色列的宗室中取一人与他立约,”这个人就是(指西底家),巴比伦王和西底家立约,“使他发誓,而且,……惟因守盟约得以存立。”也就是说,西底家王唯有守住与巴比伦王所立的约,才能有平安。如果背叛巴比伦,只有死路一条。
   但结果怎么样呢?“他却背叛巴比伦王,打发使者往埃及去,要他们给他马匹和多民。他岂能亨通呢?” 前面的1-10节就是告诉我们,巴比伦王就是第一大只鹰,后来这棵树就渐渐长大,长大以后又有一只大鹰来了,这“另外一只鹰”就是埃及,意思就是以色列想脱离巴比伦要投靠埃及,让埃及来救它脱离巴比伦的权势。这在以色列人的历史上,当西底家投靠埃及人而对抗尼布甲尼撒王的时候,怎么样呢?这里就告诉我们,这棵葡萄树怎能发旺呢?巴比伦岂不要把它连根拔出来呢?而且“也不用大力和多民,就能拔出它的根来。
     大家要明白,巴比伦来入侵以色列,这是上帝许可的,因为这是上帝的旨意,是上帝借着巴比伦来刑罚背道的以色列。可是以色列人却不服巴比伦的管制,却投靠埃及要埃及来拯救他们,这就等于背叛了上帝,因为他们立约是指着上帝立的约,(结17:19)这是上帝的旨意。上帝并没有让埃及人来统辖以色列,但是以色列人却要去投靠埃及。所以上帝说:巴比伦王定要把他们除灭,要把他们连根拔出来。
所以在结17:16 他轻看向王所起的誓,背弃王与他所立的约。主耶和华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定要死在立他作王、巴比伦王的京都。 这个预言准确的应验。我们来看王下25:6-7迦勒底人就拿住王,带他到利比拉巴比伦王那里审判他。在西底家眼前杀了他的众子,并且剜了西底家的眼睛,用铜链锁着他,带到巴比伦去。由于西底家带领以色列人投靠埃及,背叛巴比伦王。尼布甲尼撒王曾立他作以色列王,但是他恩将仇报,巴比伦王对他非常的仇恨,所以,巴比伦王让他亲眼看到丧子的痛苦,并失去双眼。西底家王死的很惨。下面就是描述了西底家王是如何失败的。
    【结17:17-21】敌人筑垒造台,与他打仗的时候,为要剪除多人,法老虽领大军队和大群众,还是不能帮助他。他轻看誓言,背弃盟约,已经投降,却又做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脱。所以主耶和华如此说;我指着我的永生起誓,他既轻看指我所起的誓,背弃指我所立的约,我必要使这罪归在他头上。我必将我的网撒在他身上,他必在我的网罗中缠住。我必带他到巴比伦,并要在那里因他干犯我的罪刑罚他。他的一切军队,凡逃跑的,都必倒在刀下;所剩下的,也必分散四方(方:原文作风)。你们就知道说这话的是我耶和华。
      “敌人筑垒造台,与他打仗”这就是指巴比伦人与西底家帅领的以色列人打仗,“剪除多人,”这是指以色列人惨遭失败。这里说“法老虽领大军队和大群众,”这个“法老”就是指埃及法老,因为西底家王不是要投靠埃及吗?这个法老也真领了大军队和大群众来了。但是“还是不能帮助他。”为什么呢?因为“他轻看誓言,背弃盟约,已经投降,却又做这一切的事,他必不能逃脱。”这里就是指西底家已经投降了巴比伦,并且还发誓立约要效忠巴比伦王,结果他们却投靠埃及,想脱离巴比伦,那么这样做的人,岂能亨通呢?意思就是重述了以色列人不能从巴比伦王手中脱离。也就是说,以色列王跟巴比伦王立约是指着上帝立约。但是以色列人违背誓约,所以,刑罚就要临到以色列,这刑罚就是巴比伦攻打以色列,使以色列国彻底的彻底的败亡。
     11-21节就解释了1-10节的这个比喻,解释了这个谜语。那么这给我们今天的人有什么教训呢?我们通过众先知书的学习,应该清楚的知道:美国定要藉着中国周围的国家来攻打中国,美国对付伊朗就是要针对中国,等伊朗被制服了,下一个就是对付中国。现在拜登当上了总统其性质也没有改变,据外媒报道,特朗普和拜登对付伊朗的手段没有什么两样。
所以我们根据圣经预言,这些事情发生也是上帝的旨意,因为教会已经犯罪、堕落、背道了,而且中国也是无神论逼迫上帝百姓的国家,所以两件事情加在了一起,上帝就要藉着美国等周边国家来刑罚这个背道的教会和恶贯满盈的国家。那么当这个刑罚临到的时候,我们该怎们办呢?我们只有顺服上帝,圣经告诉我们,要顺服上帝,因为这一切都是上帝的旨意。就像当年的以色列人应该顺服巴比伦王一样顺服上帝,就可免去灾祸和死亡的命运。
我们今天也是一样,现在不信上帝的人都在说“我们的敌人来攻打我们国家,我们要拼命要反抗到底,表示宁愿玉碎,不愿意瓦全”中国人的口号是,你不犯我,我不犯你。人若犯我,我必犯人。所以很多人的思想就是这样的,那么这样等于就是在反抗上帝,反抗上帝的结局就是遭到灭亡!所以我们要顺服!我们也不要对侵略和欺压我们的人有仇恨的心,反而要真正显出有爱仇敌的心。
     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有一个姊妹的母亲,在日本鬼子侵犯中国时,鬼子来到她的村庄,别人都逃走了,她没来得及逃走。日本一个团的人来到她家,这时候她一点都不惧怕,她大大方方的款待了他们,把家中最好的东西都拿出给他们吃。并且给他们预备干净卫生的房间休息。于是团长就下令,任何人不准动她家的东西,他们都非常尊重她,而且这位母亲也长得也非常漂亮,当他们要对她动心时,她一脸正气,所以他们都不敢动她。这是什么原因?这证明是上帝在保守她。
这个日本的团长就住在她家,这位姊妹的母亲就把上好的房腾出来,给他们安排好一切之后,这时候天也快黑了。她就说,报告团长,我的孩子没回家,我要去找孩子去。团长就说:“赶紧去找孩子去,天色晚了,”他们毫无防备,这时,她就顺利地逃走了。但是后来日本鬼子退去之后,当他们回来的时候,人家的房子连门都烧掉了,什么都没剩下。但是她家的房子还是完好无损,东西也没少。
那时候她还不认识上帝,其实上帝是与每一凭良心生活的人同在,后来这位姊妹的母亲一听到耶稣的福音,马上就接受了耶稣为她个人的救主。而且非常爱主,也非常的虔诚,几年前这位姊妹的母亲安睡在主怀。
还有一个故事:在二战的其间,有一个德国姊妹,她的丈夫被国家征兵打仗去了。她带着孩子在家里,后来盟军已经打到了她们的家乡,打到了她们这个地方,然后这些敌人就开始进入村庄,这些敌人就随便抓人,抓了人以后,叫她们帮他们做吃,但是这村里的人就不给敌人做吃。后来到了这个姊妹家里,叫她给他们做吃的,这个姊妹就顺从了,给这些敌人做吃的,并且好生款待他们。当天晚上,敌人到这个村子里,发动了一次进攻,把所有的妇女都强奸杀害了,唯独这个姊妹家,敌人没有去,他们就越过了她的家,他们家家都去了。这教导我们一个什么道理呢?就是圣经里告诉我们的,箴25:21 你的仇敌若饿了,就给他饭吃;若渴了,就给他水喝;太5:44 只是我告诉你们,要爱你们的仇敌,为那逼迫你们的祷告。这个姊妹按照上帝的原则去做了,所以她就逃过了这一劫。
     弟兄姊妹,我们要顺服,有些事情我们可能不明白,但是大家要知道战争临到都有上帝的旨意。17章就是教训我们今天上帝的百姓,到战争临到的时候要顺服上帝,要爱你的仇敌,上帝就会保护我们,我们也要有安静的心顺服上帝的旨意,听上帝的话。不要按着人自己的意思去做,凡事等候上帝的应许,在战乱的时候,求上帝给我们智慧,使我们知道如何去拯救更多的人能归向上帝,这就是上帝给余民教会的旨意。下面又一个比喻,更加说明了上帝对末时代衪子民的旨意。
    【结17:22-23】主耶和华如此说:我要将香柏树梢拧去栽上,就是从尽尖的嫩枝中折一嫩枝,栽于极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处的山栽上。它就生枝子,结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各类飞鸟都必宿在其下,就是宿在枝子的荫下。
      这是什么意思呢?这就是告诉我们看懂了前面的比喻,就能理解上帝借着前面的比喻要给我们末时代的百姓下一个比喻的真正目的是什么?以色列人的历史要重演在我们末时代。这个比喻使我们明白了当这个战争刑罚临到的时候,当中国打仗的时候,那么中国也有许多的人要被掳到外国去。“我要将香柏树梢拧去栽上,就是最嫩的栽于极高的山上”,这些嫩枝代表什么呢?就是代表末后接受全部真理的余民。也就是说:当这些余民被掳到外国去的时候,“它就生枝子,结果子,”就是指这些余民要在各国中结出果子,“成为佳美的香柏树,”就是上帝要高举他们,使他们成为高贵。这时候上帝要与他们同在,就像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一样,在巴比伦国被高举。“各类飞鸟都必宿在其下,”这就是上帝要通过这些余民,使真理传到各国,各民。使各国的人都归到了真理的旗帜之下!“宿在枝子的荫下。”枝子也是指余民,就是将来各国中很多人要通过这些余民传讲真理,他们要回到余民教会中,上帝要通过这场战争借着衪的余民来完成最后的工作。
      所以这一章一开始上帝用以色列人历史的比喻,让我们能够来明白这下一个比喻。就是末时代上帝的教会也要重演古时以色列人的经验。以色列由于背叛巴比伦王所立的约,遭受了更大的刑罚,使很多人被掳到巴比伦,但是上帝也借着被捕去的但以理和他的三个朋友在巴比伦却完成了上帝的旨意。所以在战争临到时我们要顺从上帝的安排,当我们顺从上帝时,上帝就要藉着少数卑微的余民完成最后的福音工作!我们来看预言之灵:
《先知与君王》第49章 4段   
【主这时的旨意仍和起初一样,就是要祂的子民在地上成为可赞美的,归荣耀与祂的圣名。在他们流落异地的许多年间,祂曾给他们不少机会,可以回头效忠于祂。有些人甘愿听从并受教;有些人在苦难中找到了救恩。这些人中后来有许多都列在那回国的“余数”之中。《圣经》将他们比作“香柏树梢,”要“栽于极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结17:22-23)。】
      看到了吗?”这里“流落异地”,就是被掳的意思。“他曾经给他们不少的机会,可以回头效忠祂,”“回头”就是悔改。也就是说,很多人在被掳的过程中悔改了,这些悔改的人后来有许多都列在回国的余数之中。这里用比喻称之为——香柏树梢,要栽于极高的山上,在以色列高处的山上。所以,17-23节里面的嫩枝,香柏树上的嫩枝就是指上帝的余民,这里特别说到“主这时的旨意仍和起初一样。当末后的余民在战争苦难临到,被掳的时候,他们也要彻底的悔改并要完成上帝所托付的工作。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完成上帝的工作的,只有少数忠心的余民才能完成上帝的工作,这些少数人是什么样的人呢?是忠心的,品格像但以理和她的三个朋友一样,就是像耶稣一样的人。
    【结17:24】田野的树木都必知道我耶和华使高树矮小,矮树高大;青树枯干,枯树发旺。我耶和华如此说,也如此行了。
     这节经文究竟是什么意思呢?总的来说一句话:就是上帝要使骄傲的人降卑;谦卑的人升高。因为上帝阻挡骄傲的人,却要“赐恩给谦卑的人,使谦卑的人高升。”(雅4:6,彼前5:5 )
“田野的树木”在《圣经》里面的“树”很多地方都象征着人说的。上帝说“我耶和华使高树矮小,矮树高大;青树枯干,枯树发旺。“高树和青树”就是指那些教会中有名望,看上去很虔诚的人,但事实上他们却很骄傲,拒绝真理,自以为义,自以为一样都不缺的人。还有那些居有撒旦的精神自立为王,知心自比上帝的人都属于“高树和青树”。上帝要把这样的高树最终要砍下来,这些青翠茂盛的树都要枯干。我们来看一段预言之灵:
使徒行述,第二章 十二使徒的训练,第1段
基督为了推进他的圣工,既未拣选学者或犹太议会中的辩士,也未拣选罗马有权有势的人物。这位大宗师竟撇开那自以为义的犹太教师,而拣选了一班不学无术的小民来传扬那感世动人的真理,他定意要训练并教导这班人,使之成为他教会的领袖。他们也要转而教导别人,差遣他们带着福音的信息出去。为了使他们在工作上得以有所成就,他们必须接受圣灵的能力。因为福音的传扬并不是依赖人的能力或人的智慧,而是倚靠上帝的大能。
所以这些“矮树和枯树”也象征着一些不学无术的小民,在基督的时代是这样,在各个时代都是一样,在我们末时代也是一样。这些卑微的人,觉得自己灵性缺乏的人上帝要使它们升高,并且要使他们旺盛。最后完成福音工作的人,就是这一班卑微的人,在人看来不学无术的,没有学问。但是这里耶和华说:我要使“田野的树木都必知道”我的作为。因为做上帝的圣工不是依靠人的力量和才能,乃是靠耶和华的灵方能成事。这些卑微的人他们是完全依靠上帝,之所以就能够完成最后的工作。
【可11:12-14 】第二天,他们从伯大尼出来,耶稣饿了。 远远的看见一棵无花果树,树上有叶子,就往那里去,或者在树上可以找着什么。到了树下,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因为不是收无花果的时候。 耶稣就对树说:“从今以后,永没有人吃你的果子。”他的门徒也听见了。
【可11:20-21 】早晨,他们从那里经过,看见无花果树连根都枯干了。彼得想起耶稣的话来,就对他说:“拉比,请看!你所咒诅的无花果树,已经枯干了。”
远远的看见这棵无花果树,证明它很高大很茂盛,但是第二天就枯干了。这是什么意思呢?这是一个活生生的比喻,比喻中长满叶子的无花果树代表犹太国,上帝指望他们能结出果子。当时犹太人是上帝的选民,结果犹太人就像这棵无花果树一样,极其茂盛,却不结果。
这里说:“竟找不着什么,不过有叶子。”这是指犹太人的假冒为善,这里表明犹太人没有履行诺言。在所有的罪恶中,耶稣发现没有什么罪恶比假冒为善更可恨了,犹太人拒绝了与他们立约的主。像这棵不结果子的无花果树一样,犹太教也没有结果子。它充满了形式和仪文,但却缺少真实的敬虔。
今天我们许许多多的基督徒都是假冒伪善的人,像当年的犹太人一样,表面上看起来很虔诚、很热心,就像一棵树长满了茂盛的青叶子。但是他的品格并没有改变,不能结出果子。
今天酉初改革几个背道的教会,就像这颗长满了青叶子的无花果树一样,远远都能看到,但他们却没有结出果子来,反而拒绝了现代的真理众先知书。他们看上去像貌盎然,出类拔萃,也很虔诚,而且影响力也很大使得很多人都跟随他们。但他们却拒绝末后的警告。甚至一度为真理发热心的人,致力传讲真理的人,就是因着骄傲自大被各种谬道所迷惑。所以,等到这些灾难来到的时候,这些假冒伪善的人就要像大树一样被砍倒,这叫就青树要枯干。因为树砍倒了,叶子也枯干。
    “枯树要发旺”,也就是说,这些传讲真理接受真理的人,并谦卑悔改的人,在外表没有什么值得吸引人的地方,正如耶稣一样,圣经说“祂的形容比世人枯槁,他无佳形美容;(赛52:14 ,53:2)在人们眼里看来是没有什么希望和作为的人,貌不惊人,才不出众。甚至他们自己也觉得很不足很缺乏,极其需要上帝帮助的人。但是这些人将来要作上帝的见证人,因为这些人觉得自己无能,他们只知道依靠上帝,所以他们要靠着上帝的能力完成上帝最后的工作,将来这些卑微的人要靠着上帝的大能,去传扬末后那感世动人的真理,使许多的人都归向了真理,这就是矮树高大;枯树要发旺。因为凡自高的,必降为卑;自卑的,必升为高。(路14:11)
希望我们都能够隐藏在基督的磐石之下,学会谦卑,时刻需要上帝帮助的人,以基督的心为心,来彰显基督的美德。高举上帝的律法,高举耶稣基督的救恩,并衪钉十字架。并完成上帝最后托付给我们工作。我们这课就学到这里。愿上帝祝福大家!  
如果您被圣灵感动爱慕这些真理或是想要阅读更多的内容!
请关注我们的QQ群《预备迎接晚雨》 255646549
您也可以向我们索取更多全面的内部资料  
    手机号码13150363980
以马内利!


#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找客服